2020年5月
1、
|
《谁在看中国画》 |
图书信息
作者: (英) 柯律格 |
|
内容简介及评价: 在《谁在看中国画》这本书中,作者讲述了中国及其他国家的观看者如何无可争议地塑造了“中国绘画”这一伟大的艺术传统。他认为,中国境内的观看者对“中国绘画”的演变至关重要。通过考察描绘观看绘画的场景的作品,他向读者介绍了观看者的理想类型:士绅、帝王、商贾、民族和人民。在讨论中 国艺术观看者的变化时,柯律格强调,中国文化中意象的多样性,使我们无法明确概括出“中国绘画”的构成。探索艺术作品与观看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将使我们对“中国绘画”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变革产生新的认识。 |
2、
|
《德勒兹论音乐、绘画和艺术》 |
图书信息
作者: [美] 罗纳德·博格 |
|
内容简介及评价: 本书为美国知名德勒兹专家罗纳德·博格关于德勒兹的系列专著之一。全书分为音乐、绘画和艺术三部分。第一部分的三章先是概述德勒兹与瓜塔里有关宇宙音乐的论述;接着重点分析了法国音乐家梅西安等人的作品, 以此阐释德勒兹有关解域叠歌的思想;最后从音乐动物行为学、生物学和生态学角度考察音乐和艺术的关系。第二部分转而探讨绘画艺术的问题和母题,指认德勒兹将绘画的问题建构为解域面孔-风景。作者重点阐释了面孔-风景这一概念,并以弗兰西斯·培根、塞尚、凡·高等著名画家的画作为例,指出画家的任务是打破面孔性的模式,脱离现行符号的控制,捕捉贯穿面孔、身体和风景的不可见的变形力量。第三部分即第七章对德勒兹《什么是哲学?》一书中的艰涩段落进行了推测性的解读。 |
3、
|
《认识建筑》 |
图书信息
作者: [美] 罗伯特·麦卡特 / [芬] 尤哈尼·帕拉斯玛 |
|
内容简介及评价: 本书是一本为大众读者撰写的建筑入门读物,目的在于为他们提供一种理解和体验建筑的全新的途径。全书根据关键的建筑主题划分为12章,精心挑选包括埃及金字塔和悉尼歌剧院在内的72座代表性建筑,引领读者展开一场仿佛亲身参与的“田野调查”。每章有一篇简短的引言介绍相关概念和背景知识,然后用6个建筑实例详解该主题,搭配精美的建筑照片和带有观赏路线的平面图,为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和身临其境的在场感。 |
4、
|
《丝绸之路》 |
图书信息
作者: [英] 魏泓 |
|
内容简介及评价: 公元8 世纪到10 世纪,唐朝盛极转衰,西域局势动荡不安。在盛唐漫长的身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最终葬身海洋的中东船长塔泽纳、败走铁刃城的吐蕃士兵赛格拉顿、远赴漠北的太和公主,一生飘零的妓女莱瑞诗卡……无论是贵族还是民众,都在试图抓住命运的节奏,努力活下去。正是这样一个个生命轨迹照亮了两千多年的丝绸之路,随着历史涌至现在。 |
5、
|
《东亚古代的诸民族与国家》 |
图书信息
作者: (日) 川本芳昭 |
|
内容简介及评价: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内外诸民族间的抗争与流动,足与西方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时代相匹敌,甚至超过其规模。与中原王朝的接触使周边民族逐渐“汉化”,同时中原王朝内部也出现了“胡化”“蛮化”现象。这种双向的“中华化”让一个迥然异于秦汉社会的“新的中华”最终形成。 汉民族乃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川本芳昭一直关注其形成过程极其与周边诸民族的互动关系。上至汉唐,下至辽、金、元,川本芳昭从比较史的视角出发,考察鲜卑、乌丸等北方民族,獠、羌等西南民族,以及朝鲜与倭国的“中华化”,以宏大的视野展现了东亚古代的民族与国家。 |
6、
|
《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 |
图书信息
作者: 王晴佳 |
|
内容简介及评价: 《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西方史学二十论》是著名历史学家王晴佳先生的新作。书中收录了他的中文论文20篇,讨论范围广泛,从古希腊史学、对兰克学派的反思、米歇尔·福柯的史学思想,到近年出现的情感史研究、新文化史研究和以展望未来为主旨的“后人类史学”。《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处理西方史学的传统和转型,第二部分探讨西方史学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发展趋向。全书深入阐述了近代史学传统的产生、特点及发展,同时展现了当下史学研究的最新潮流。 |
7、
|
《社会学之思》 |
图书信息
作者: [英]齐格蒙·鲍曼 / [英]蒂姆·梅 |
|
内容简介及评价: 本书不依时间线性梳理,不按名家逐位清点,而是围绕既渗透日常生活、又塑造学科品格的一些核心概念,探究构筑我们世界观的潜在假设与默含期待,堪称入门上选。本次修订的第三版,全面回应第二版刊行以来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气候变迁、不平等持续恶化、社交媒体的角色日益重要之类趋势,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亲密关系、共同体、消费观念、伦理、社会认同等方面的生活世界。 我们就此邀请读者,通过本书戴上“社会学之镜”,重启日常生活的历险,去发现那些习焉不察的风景、事件与问题。 这部如今已成经典的作品推出新版,全面考察那些重要的当代议题,它们引导着我们的价值观念,影响我们如何看待自身及彼此,并对社会加以组织。我不仅会向社会学家与社会科学家推荐此书,并且会介绍给任何力求理解我们如何能把生活过得更好的人。 ——贝弗·斯克格斯(Bev Skeggs),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齐格蒙特· 鲍曼是现代社会学最具创造力与洞见的声音之一。他对社会学思维的引介依然是一部富有魅力、发人深思的导引,教人如何经由社会学之镜,去看待世界,看待人的生活。蒂姆· 梅以其精湛的工作更新了鲍曼,增添了自己的洞见。没有哪一位社会学学生不会从本书中有所获益。 ——克雷格·卡尔霍恩(Craig Calhoun),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 |
8、
|
《活过,爱过,写过》 |
图书信息
作者: 李银河 |
|
内容简介及评价: 社会学家李银河新版自传——一位女性主义者的人生自述,坦荡、独立、勇敢、自由,一生所求不过爱与美。 李银河首次深入、完整回忆与王小波的爱情历程,呈现《爱你就像爱生命》背后的故事。 借由李银河的回忆,一窥中国社会近三十年婚姻家庭、性别与性的观念更迭与变迁。 生于1950年代,李银河一生的命运转折和苦闷彷徨,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是那一代人从理想狂热到独立思考,再到致力于社会进步的缩影。与众不同的是,她一生都坚定地追求真我与自由:不顾一切与王小波热烈相爱,全心投入中国婚姻、性与家庭研究,通过学术实践打破偏见、为少数群体发声……李银河在书中回溯近七十年的岁月流光,落笔坦荡,纯真率性。人们眼中特立独行的她,在除去种种标签之后,只是一个敏感、纯粹、为了爱和美而真实地活着的人。 |
9、
|
《动物寓言集》 |
图书信息
作者: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
|
内容简介及评价: 时不时地,我会突然吐出一只兔子。 我感觉要吐出一只兔子时,就把两指张开,呈夹子状,放入嘴中,等待暖暖的茸毛如水果味泡腾片一般从喉咙里冒出来,卫生、迅捷、干净利落。我拿出手指,指间夹着小白兔的一双耳朵。 我开始和时间耍无赖,我不再尊重它。 种种异变与我们的生活之间只隔着一个噩梦的距离,所谓的“日常”是如此不堪一击。无形的怪奇之物就在我们身边虎视眈眈,马上就能从文本中一跃而出,出现在现实中。那种感觉就如同与科塔萨尔一起在深渊边缘站定,科塔萨尔每写下一行字,我们每向下读一行,深渊便又向下延伸了几米,我们凝视的黑暗又加深了几分,似乎马上就要跌入其中,通往科塔萨尔塑造的奇妙王国。 本书收录《被占的宅子》《给巴黎一位小姐的信》《远方的女人》《公共汽车》《剧烈头痛》《奸诈的女人》《天堂之门》《动物寓言集》八篇短篇小说,均为经典名篇。 |
10、
|
《时间之舞》 |
图书信息
作者: [美] 安 • 泰勒(Anne Tyler) |
|
内容简介及评价: 本书是一部女性主义小说。 薇拉 • 德雷克可以用一只手数过来她生命中的决定性时刻:1967年,她是一名小学生,正在应对母亲的突然失踪;1977年,她是一名大学生,正在考虑男友的求婚; 1997年,她成为一个年轻的寡妇,尽全力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2017年,她渴望成为祖母,但觉得自己可能永远没这个机会了。 有一天,薇拉接到一个陌生人打来的奇怪电话。随后,在完全不了解原因的情况下,她从美国西海岸飞到东海岸的巴尔的摩,去照顾一位素未谋面的年轻女人和她的9岁女儿,还有一只叫“飞机”的小狗。这份冲动将薇拉引向一种未知的生活——周围的邻居都很古怪,但又像家人一样对待彼此,她在这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了安慰和满足。《时间之舞》是一部关于希望和转变的迷人的小说,它让我们看到了安 • 泰勒的力量之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