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新装迎校庆
——图书馆创建“正大、南大特藏文库”纪实
为了庆祝建校七十周年,我校图书馆正紧锣密鼓为校庆筹划一份大礼——创建“正大、南大特藏文库”。
从1940年的国立中正大学,到1949年的南昌大学,再到1953年的江西师范学院,直至1983年的江西师范大学,学校屡迁校址,数易校名,其间历经坎坷,而我校的馆藏图书无疑折射出了这份厚重的历史。
2005年搬馆以来,在瑶湖校区图文信息中心密集书库里,一直封存着中正大学时期藏书八千八百册及南昌大学时期藏书三万九千余册。现任馆长、历史专业出身的周洪教授非常清楚这四万多册图书的价值,面对这一大批泛着岁月光华的图书如今残旧杂乱的现状深感痛惜:这其中,有胡先?先生的《细菌》、《植物学小史》;姚名达先生的《中国目录学年表》、《朱筠年谱》等;欧阳祖经先生的《欧美女子教育史》、《谭襄敏公年谱》;方铭竹先生翻译的《货币银行学原理》;还有王云五先生于1929—1937年主编,号称“20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的大型现代(民国)丛书”《万有文库》,以及他在1935—1937年主编的《丛书集成初编》,这两大套丛书能完整保存至今,在全国高校图书馆已经屈指可数。更为可贵的是,中正大学时期的每本藏书后面都附有借还书记录卡,卡上留有正大著名教授及历届正大校友的笔墨,真实再现了每一本书的借阅历史。在对图书的基本内容、保存现状及利用价值等方面进行初步调研的基础上,周洪馆长意识到对这些藏书的整理与编目意义将非常重大:它们不但反映了当时出版业的出版特点,而且反映了我校建校初期的办学方针,同时映射出我校大批教授、学者的著述风采,这将成为图书馆献给学校70周年校庆的最好礼物。基于此,周洪馆长向学校递交了“关于整理与编目我校中正大学、南昌大学时期藏书”的报告,报告很快得到校领导的批示:同意这一项目的开展,并在资金上予以支持。
2009年12月,“正大、南大特藏文库”创建小组正式成立,总指挥周洪馆长,直接负责人黄群副馆长,从瑶湖校区流通部抽调出8名骨干为小组成员。2010年3月,“正大、南大特藏文库”正式开始创建。四万八千册图书中的每一本都要经历四道工序,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流水作业。肖菁、周春莲、万香英三位老师负责打孔、穿线、修补、包封面;虞文跃老师负责书名、书号的毛笔书写;张书美、余艳艳、唐小薇、刘晨曦四位老师负责图书数据的录入;周洪馆长、黄群副馆长负责最后一道程序:质量把关。小组成员本着认真、严谨的态度,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力求尽善尽美。对散落于各处的图书残片,尽量把它们找齐,补齐,决不轻易放弃片纸残屑;对模糊不清的借阅记录,录入的老师总是互相求证,共同辩认,尽量还原本真;对质量不过关的,两位馆长都会毫不留情地打回去重做。在任务重、时间紧、人手有限的情况下,周洪馆长带头利用点滴闲暇,给书穿线、包封面;其他几位副馆长和各部门负责人也都积极响应,一有时间就直奔密集书库,掀起你争我赶的劳动热潮。
全馆上下齐心,为的就是给这四万八千册图书穿上新装,为我校70周年校庆献上一份最珍贵的礼物。“文库”预计在2010年9月完成,届时,将有两套成果可供全校师生查阅:一套是焕然一新、摆放整齐的纸质图书;另一套是挂在图书馆主页上的“正大、南大特藏文库”数据库,全校师生可通过书名、作者、出版社、主题词等关键词进行检索与利用。
我们值得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由这些散发着老师大历史岁月馨香和温暖记忆的书组建而成的特藏文库,会为我们建校七十周年的盛大庆典,添上一笔浓重而绚丽的色彩。
图书馆参考咨询部